渔药的发展与水产养殖业、水产动物疾病学、药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又受到现代生活与管理理念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渔药发展面临的困惑,提出一些对策及展望。
水产品安全水产动物体内的渔药残留已经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人们长期摄入含有渔药残留的水产品将影响身体健康,如磺胺类可引起肾脏损害,青霉素、四环素等药物会使敏感人群产生过敏反映,严重者可引起休克等症状。水产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使得各国对渔药残留限量的制定越来越严格,我国水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近年出口的鳗鲡、小龙虾等水产品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被退货。
环境保护渔药对生态环境的毒副作用不可忽视。国外学者对许多渔药在环境中的浓度、持续时间及在食物链中的富集做了研究。Samuelsen等发现在海湾渔场使用土霉素后,淤泥中绝大部分土霉素可在第1周降解,但较低浓度残留则能存在很长时间(半衰期87天~144天);Wollenberger等报道常用抗菌药如土霉素对大型溞有急性毒性作用,对水环境有潜在的不良作用;含氯消毒剂使用后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消毒副产品,这些物质被证实与肿瘤发生有关。但国内研究涉及较少,对水体中泼洒大量的消毒剂及杀虫剂在水体中的蓄积、转移等尚缺乏研究。 病原菌的耐药性在当前水产养殖中,化学药物治疗鱼类疾病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渔用抗菌药的使用范围和剂量日益加大,养殖水体病原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如郑国兴等对从欧洲鳗皮肤溃疡处分离出的嗜水汽单胞菌的耐药性测定结果显示,对诺氟沙星的耐药菌株率为60.0%,最小抑菌浓度(MIC)高达128微克/毫升,高于使用浓度数十倍,加大了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的难度。